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刘学波主任
2017年6月6日,适逢第五个「中国房颤日」到来之际,由健康时报和强生医疗联合举办的「爱由心生——关注房颤,及时就诊」房颤公益大讲堂中,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的刘学波主任、徐文俊主任医师以及谭红伟副主任医师为现场广大病患详细讲解了有关房颤的科普知识,并举办免费义诊活动,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非常普遍。常见心血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简称房颤,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慌、气短、手脚发麻等等
房颤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社会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并且,由房颤引发的脑卒中(俗称中风)还具有高致残、致死率的特点。目前治疗房颤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非药物治疗的代表技术是射频消融手术。
慢病需急治
「房颤讲究个体化治疗,对于适合的患者来说,射频治疗效果远远好于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还是有其局限性。」刘学波主任明确指出。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目前国内外较为认可的治疗房颤的微创手术,它是目前根治房颤并减少血栓栓塞风险的首选方式。徐文俊主任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房颤治疗研究证明,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可以减少卒中、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当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时,或具有明显的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时,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首选。房颤患者的病程是会进展的,对于阵发性房颤来说,如果发作时间间隔逐渐缩短、发作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说明疾病开始向持续性房颤发展了,可以选择尽早手术治疗;对于已经发展为持续性房颤的患者来说,更应积极採取手术治疗,预防併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为什么将房颤患者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是为了临床上研究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一次消融手术成功率可达到85%左右;持续性房颤,心脏结构大致正常者,成功率可达75%-80%;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心房越大、有房颤相关性疾病者成功率会下降。
对于有些患者担心的手术后是否会复发、年纪大了还能不能做手术等情况,谭红伟副主任医师表示,面对这种情况,建议患者一定要树立信心,根据自身情况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条件允许的还是要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提高病患生活质量。
此外,房颤的预防工作很重要。刘学波主任唿吁全社会应从日常生活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房颤早期症状引起重视,做到早查早治。